我們常說的肝癌介入治療,也叫肝動脈化療栓塞術(TACE術),是在不開刀的情況下,在皮膚上做3-5毫米的切口,經(jīng)大腿的股動脈或者手腕處的橈動脈插管至肝動脈,將化療藥物、血管栓塞劑注射入腫瘤血管的一種微創(chuàng)治療方法。
廣大病友看到這里可能覺得比較疑惑,介入手術為了殺死肝癌細胞,把肝的動脈血管堵上了,正常的肝不會缺血壞死而受影響嗎?實際上,介入治療控制肝癌的原理在于:90%原發(fā)性肝癌的營養(yǎng)血管都來自肝動脈,而正常肝組織的營養(yǎng)血管來源于肝臟的門靜脈,我們就利用肝癌和正常肝組織的血管供應差異,選擇性栓塞腫瘤動脈血管,“斷其糧道”,“餓死”腫瘤。肝癌介入治療從上世紀70年代開展至今,已經(jīng)幾十余年,其對肝癌的治療療效已得到充分的肯定。
介入治療肝癌的優(yōu)點在于:
1、通過肝動脈選擇性灌注化療藥物,化療藥物濃度較靜脈化療高數(shù)十倍,毒性卻比全身化療小,通過碘油,明膠海綿等栓塞劑阻斷腫瘤血供,雙管齊下療效好。介入術后療效好的患者甲胎蛋白迅速下降,腫塊縮小,疼痛減輕;
2、介入手術屬于微創(chuàng)治療,局部麻醉即可,手術切口只有幾毫米,高齡及體弱的患者也能進行。
3、大部分患者介入術后恢復較快,治療耐受性較好,4-6周左右即可重復治療;
4、介入治療費用較低,部分不能手術切除的大肝癌,經(jīng)過介入治療腫瘤縮小后,可以進行手術切除;
哪些患者適合介入治療?
1、不能手術切除的中晚期原發(fā)性肝癌患者。由于肝癌起病隱匿,早期沒有任何癥狀,大部分患者確診時腫瘤直徑較大,且多伴有肝內(nèi)血管侵犯或遠處轉(zhuǎn)移,失去了手術切除的治療機會。這部分患者是接受介入治療的主要人群。
2、轉(zhuǎn)移性肝癌患者,如結(jié)腸癌肝轉(zhuǎn)移,胃癌、胰腺癌肝轉(zhuǎn)移的患者,肝內(nèi)腫瘤超過5厘米或多發(fā)性的腫瘤無法手術切除,局部介入治療聯(lián)合化療、靶向治療能夠顯著提高腫瘤控制率。
3、雖然可以手術切除,但由于其他原因(如高齡、嚴重肝硬化等)不能或不愿接受肝癌手術的患者。
肝癌介入治療要做幾次?療程如何?
肝癌并不是那么容易對付,在做完一次介入治療后,4-6周需要進行影像學(CT或者磁共振),部分腫瘤負荷較小的患者,可以控制很好,不需要進一步治療。
對于腫瘤較大、腫瘤數(shù)量較多的肝癌患者,尤其是巨塊型腫瘤,一次介入治療藥物的填塞無法填充整個腫瘤組織,需要分療程注射。因為藥物缺失的癌組織肯定會繼續(xù)存活并生長,而處于“饑餓”邊緣但未完全壞死的腫瘤細胞非常狡猾,會分泌促進“長血管”的生長因子,新長出營養(yǎng)血管保障生存,這種情況下,患者就需要重復進行介入治療,從新長的血管里給肝癌補充藥物,再把新長的血管堵塞,類似“打補丁”。因此,每個患者介入需要做幾次,和自身的腫瘤大小,數(shù)目,治療后腫瘤存活情況,新生血管的情況都相關性,沒有固定的療程。是否需要進行重復介入治療需要治療醫(yī)生根據(jù)術后復查的情況判定。
對于不能手術切除的肝癌患者而言,介入治療是目前使用最廣泛的治療方法。作為一種局部治療腫瘤的方案,需要配合靶向治療、免疫、放療等不同治療措施,更好地提高綜合治療療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