膽囊結石、膽囊良性息肉是臨床常見的膽囊良性病變,近年來其發(fā)病率逐年升高。全球成年人膽囊結石總患病率已達10%~20%。膽囊息肉在我國的患病率也逐年升高。膽囊切除術已成為膽囊良性疾病的主要治療手段,隨著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逐漸普及,膽囊切除的指征不斷擴大,而膽囊切除術后膽囊生理功能的缺失卻長期得不到應有的重視。
膽囊的重要功能:
1、儲存、吸收和濃縮膽汁的功能;
2、調節(jié)膽道流體壓力的功能;
3、維護腸道正常的生理功能;
4、餐后突擊性排泄膽汁助消化功能;
5、分泌黏蛋白和消化酶等功能;
6、免疫功能;
7、調控oddis括約肌的功能;
8、膽汁酸肝腸循環(huán)功能。
膽囊切除術后并發(fā)癥:
1、膽囊切除術后Oddi括約肌功能障礙相關性膽源性腹痛;膽源性腹痛主要因膽管Oddi括約肌功能障石導(sphincterofOddidysfunction,SOD)造成。黃志強院士曾指出:膽囊切除術后,膽囊與Oddi括約肌之間原有的協調作用受到破壞,括約肌呈痙攣狀態(tài),膽汁不易排出,膽總管擴張,管壁張力增高,出現右季肋區(qū)痛,其中膽總管壁的張力在疼痛發(fā)生中起“扳機”作用。膽管SOD通常是指Oddi括約肌功能異常伴有(或可引起)膽源性腹痛、肝酶升高、膽總管擴張等。
2、膽嚢切除術后消化功能紊亂相關性腹脹、腹瀉:膽囊具有存儲、濃縮膽汁的功能。膽汁進人腸道后可以乳化脂肪,并與脂肪酸結合,形成水溶性復合物,促進脂肪吸收。膽囊切除術后,膽汁不能有效濃縮和規(guī)律排放,降低了腸腔內膽汁酸的濃度及膽鹽含量。術后SOD患者由于括約肌功能障礙,膽道壓力升高,膽汁排空緩慢。這些因素都會導致患者術后出現不同程度的腹脹、腹瀉等消化不良癥狀。
3、殘余小膽嚢和殘余膽嚢結石
殘余小膽囊及殘余膽囊結石是膽囊切除術后并發(fā)癥,其原因主要與膽管解剖變異、術中膽囊三角解剖困難以及術者技術不熟練等相關。
4、膽嚢切除術后膽總管殘余結石
膽囊切除術后膽總管殘余結石大多因為術前漏診繼發(fā)性膽總管結石,或術中操作使膽囊內的小結石進入膽總管內所致。
膽囊結石,到底該不該切除膽囊?目前,國內醫(yī)學界所持觀念主要分為兩派。“切膽”派認為:只要患上了膽囊結石,無論膽囊有無功能,就必須將膽囊切除。否則,一是容易讓膽囊癌的幾率增大,二是若保膽的話,結石復發(fā)幾率很高,可帶來二次手術的風險。
“保膽”派認為:只要患者膽囊功能完好、手術能取盡結石,則可保膽取石;其余不符合保膽指征的,才應該切除膽囊。此舉,可避免諸多切膽后遺癥,確?;颊咝g后生活質量。嚴格遵照指征實施保膽取石,并輔以飲食糾正、藥物,術后結石再生幾率很低。
鑒于膽囊功能的重要性和膽囊切除術后一系列的并發(fā)癥,所以,越來越多的專家、學者呼吁!保膽!!
近年來,由先輩張寶善教授倡導的內鏡微創(chuàng)保膽手術(choledochoscopicgallbladder-preservingsurgery,CGPS)日趨成熟,已經成為治療膽囊良性疾病的手術方式之一。
CGPS主要包括內鏡微創(chuàng)保膽取石術(choledochoscopicgallbladder-preservingcholecystolithotomy,CGPC)和內鏡微創(chuàng)保膽取息肉(choledochoscopicgallbladder?preservingpolypectomy,CGPP),分別適用于治療膽囊結石和膽囊良性息肉。
腹腔鏡下內鏡微創(chuàng)保膽手術(laparoscopic,CGPS,L-CGPS。優(yōu)點是將腹腔鏡技術與膽道鏡保膽技術相結合,相較于小切口手術,進一步減輕了腹壁創(chuàng)傷,術后恢復快。L-CGPS可方便地中轉為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。
L-CGPC適應癥
1、沒有癥狀的膽囊結石,即所謂結石“靜息狀態(tài)”.
2、膽囊必須具備有良好的收縮功能:口服膽囊造影或脂餐后B超提示:膽囊收縮達1/3以上。
3、膽囊不能過大或過小,膽囊長徑在6-8cm之間,囊內不能有分隔。
4、上腹部最好沒有開腹手術史、穿孔等急性炎癥史。
5、B超下:膽囊膽汁內透聲良好、膽囊粘膜光滑、膽囊壁在3~4mm以內,結石為單個或多個(泥沙樣結石除外),形態(tài)規(guī)整,結石可隨體外的改變而移動。
6、以往將膽囊息肉大于10mm作為膽囊切除的手術指證,但僅有88%的惡性息肉直徑大于10mm,故將膽囊息肉大于10mm作為手術標準并不可靠,但鮮有小于5mm的膽囊息肉惡變的報道。因此,<<內鏡微創(chuàng)保膽手術治療膽囊良性疾病專家共識》(2018版)將息肉大于5mm作為CGPP的手術適應證
內鏡微創(chuàng)保膽禁忌癥
1、膽囊萎縮、膽囊壁增厚,膽囊腔消失,合并膽總管結石者。
2、膽囊管內結石無法取出,預計術后仍無法取出者。
3、膽囊管經術中造影證實梗阻者。
4、Mirizz綜合癥(指由于膽囊頸部或膽囊管結石嵌頓和(或)其他良性疾病壓迫或炎癥波及引起肝總管或膽總管不同程度梗阻,導致膽管炎、梗阻性黃疸為特征的一系列的癥候群,它實際上是膽石癥的一種并發(fā)癥,而不是一個獨立的疾病。1983年,宮畸逸夫提出Mirizzi綜合征的定義,并將膽囊頸或膽囊管無結石或膽囊內結石沒有嵌頓,而是由于膽囊炎癥累及引起肝總管狹窄的一組疾病歸入Mirizzi綜合征。)
5、證實膽囊已完全喪失功能。
6、術中B超造影見膽囊管內結石,而術中膽道鏡無法發(fā)現者。
內鏡微創(chuàng)保膽手術原則:
1、取凈結石(息肉);
2、正確處理膽囊壁病變;
3、保證膽囊管通暢。